今天是:
黄山树木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简介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简介

    一、基本概况

       安徽省林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以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科技开发的公益类研究机构,是全省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的中心,是全省重大林业工程最为有力的科技支撑单位。

       院下设综合科,财务科,科研管理办公室三个管理部门,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森林生态与湿地研究所、用材林及竹子研究所、经济林培育及加工研究所、园林花卉研究所、森林保护研究所、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含《安徽林业科技》编辑部)六个研究所; 拥有三个实验基地,即沙河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合肥园林花卉繁育中心和黄山树木园。我院先后获得“中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先进集体”“第四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等。

       院昆虫标本室共收集标本3万余号,在我国著名昆虫专家、中科院动物所刘友樵先生指导下建成,主要以黄山、牯牛降鳞翅目昆虫为主。在1981-1994年间主要调查收集黄山鳞翅目昆虫,1988年发表了《黄山蝶峨名录初报》,1993年发表了《黄山峨类区系调查初报》,1994年撰写完成《中国黄山蝶峨》,此书包括47科526属725个种。并于2002年在牯牛降调查收集鳞翅目昆虫,获得标本2000余号。
       院树木标本室,始建于1960年,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我省著名树木分类专家吴诚和先生领衔创办,国内著名分类专家赵奇僧、李书春先生指导鉴定,以安徽省木本植物标本为主体,兼顾华东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和珍稀树种标本。共计有腊叶标本12000份,种子标本350份;标本室收藏的树木标本,以安徽省的木本植物为主,包括华东地区的一些代表性物种、珍稀濒危植物,几乎涵盖了原产安徽的用材、经济、观赏、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主要树木种类。标本室共收藏103科、304属、718种、12000份树木腊叶标本,是华东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树木标本室,是安徽省木本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树木种类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真实存在等的客观依据。
       二、“十三五”时期科技研究
       “十三五”时期,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3项,梁希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22项、安徽省林木良种14个;制定各类标准12项;申请国家专利1项、出版著作4部。
       组建具有行业优势、区域特色的安徽省林业科技创新攻关团队11个,选派安徽省“112”科技服务活动省级专家17名。
       先后争取“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筹建)”和“安徽沙河林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国家林草局林业科技创新平台2个,平台数量增至4个。
       录用硕士研究生5人,引进博士5人,1人公派出国进修,44名专业技术岗人员获得聘任。
       三、科研平台建设
       (一)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
       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开始筹建,2020年获批复正式设立。聚焦抗病育种、疫情监测与防控、环境评价与修复三个研究方向,开展科技攻关研究。
       近年来,依托重点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认定省级林木良种11个,制订地方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9篇。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选拔为“安徽省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安徽省创新创业特殊支持计划”,荣获安徽省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在研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财政支持项目等在内共5项。
       目前,已完成重点实验室机构与队伍组建,明确了科研课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编制了五年发展规划。与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大先进研究院等3家企业合作开展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相关研究工作。去年11月,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组织的评估论证,12月,获批建立“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草原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14年10月共同组建。
       工程中心立足我国山核桃资源优势,创新关键技术,如:筛选出薄壳山核桃不同区域适生品种和关键栽培技术、熟化了山核桃苗木培育技术、异砧嫁接技术等,与合作共建单位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一系列地方标准,初步建立山核桃标准化技术体系,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工程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实施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资助250余万元;获省级科技成果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参与)制订并颁布实施省地方标准7项;认定山核桃良种5个;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林农及基层林业技干900余名。
       (三)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于2011年,2015年成为中国森林生态研究网络(CFERN)成员站,技术依托及建设单位均为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本定位站为平台,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多次开展对外专题交流与合作,参加全国生态监测研究相关论坛,进行黄山珍稀动植物科普工作。2020年,黄山生态定位站顺利通过省林业局组织的一期项目竣工验收。
       (四)安徽沙河林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2019年2月19日获批成立,主要承担种质资源收集、科普教育、资源共享的功能。已成立“安徽沙河林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徽沙河林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发展规划(2019年-2023年)》,重点收集适应江淮地区生长的林木资源并开展相应的科研试验,做到特色科研与特色资源相匹配。
       依托我院各研究团队,沙河中心建立薄壳山核桃园70亩、杨树基因库20亩、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子园25亩、榛子园10亩、竹种园17亩,新建板栗园、木兰园,初步建成彩叶树种园。红琊山林场已建麻栎种子园30亩,三界林场已建立薄壳山核桃大径材林200亩。
       四、人才队伍建设
       全院现有职工139人(含退休70人),其中在职已聘正高5人,在职已聘副高14人,助理研究员、工程师19人。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有“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1人当选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人获省“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特支计划”,获“安徽省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入选“第七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认真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设立院长基金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创造条件,让德才兼备的青年科技人员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在单位编制范围内,加大引进高校和社会高学历人才的力度,先后培养及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名,通过引进、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单位整体科研水平,对单位在科研、科技推广和项目争取等方面将取到重要作用。                                   

   (2021年6月30日更新)

     办公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号安徽省林业综合楼二楼 邮政编码:230031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51-62632026 传真:0551-62632026

 办公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号安徽省林业综合楼二楼  皖ICP备08102763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