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黄山树木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林业成果 > 科技著作
《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
日期:2018-07-26

主编:周业勇

编委:汪小进 夏家振(特邀) 夏尚光 韩文妍

编/著:编著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字数:94万字

内容简介:

   鸟类是野生动物的重要类群,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艳丽的生物类群。全世界的鸟类种数约为9 755种,中国鸟类种数约为1 371种,约占全世界鸟类总种数的14%,可见我国鸟类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生态平衡的维系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定期开展野生鸟类资源调查和研究,在全社会广泛普及鸟类知识,使爱鸟护鸟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切实维护我国鸟类资源,从而实现鸟类资源的永续效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鸟类资源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亚热带北缘,位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处于华南区与东北区之间,不仅是多种留鸟的栖息地,也是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资源状况体现了合肥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合肥市目前的野生鸟类资源状况,科学、客观地评价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大湖名城建设的实际成果,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5月启动《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编纂项目,对合肥市野生鸟类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野生鸟类的实地调查中,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选取市辖区、县、市野生鸟类各主要生境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和调查路线,调查研究自然野生生活状态下的鸟类,连续跟踪调查统计野生鸟类的种类、居留型、地理型、种群大小等数据,抓拍野生鸟类实体图片。野外调查和摄影时间为2012年5月4日至2016年6月6日,累计天数为351天,总计时数超过1 755小时,调查范围涵盖合肥市辖各县市区。专著编辑完成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
    本专著展示了合肥市较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和较高的鸟类多样性,是合肥市野生鸟类原色生态图谱,是建国以来安徽省出版的首部以实拍野生鸟类原色生态图谱为特色的反映省会级地理单元内野生鸟类资源状况的鸟类学专著,记录到合肥市野生鸟类达16目,54科,计260种,为合肥市有鸟类调查以来最真实可靠和完整的鸟类种群调查统计和研究结果。包括游禽33种,涉禽75种,猛禽23种,陆禽4种,攀禽11钟,鸣禽11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2种;安徽省Ⅰ级保护鸟类19种;安徽省Ⅱ级保护鸟类25种。在合肥市首次发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安徽新分布种——遗鸥,证明合肥市为遗鸥的越冬地之一;证明合肥市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支点和停歇地,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鸳鸯的越冬地之一;在合肥市首次发现中国罕见种和安徽鸟类新分布种——斑胸滨鹬,总计在合肥市首次发现安徽鸟类新分布种多达16种,包括:鸭科1种(白眼潜鸭),鸻科1种(蒙古沙鸻),鹬科6种(斑尾塍鹬、大滨鹬、斑胸滨鹬、阔嘴鹬、流苏鹬、红颈瓣蹼鹬),鸥科1种(遗鸥),燕鸥科1种(普通燕鸥),椋鸟科1种(黑领椋鸟),鸦科1种(小嘴乌鸦),鸫科1种(赤颈鸫),莺科2种(厚嘴苇莺、斑背大尾莺),鹀科1种(芦鹀)。说明大湖名城建设和巢湖流域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合肥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赢得了多种珍稀鸟类的青睐。本书记录的鸟类新分布种对合肥市原来的鸟类记录是个突破,在传播鸟类学知识,增进公众的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意识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51-62632026 传真:0551-62632026

 办公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号安徽省林业综合楼二楼  皖ICP备08102763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