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秦岭“大教训” 划好守牢生态红线
日期:2020-05-07
来源:i自然“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车娜 2020-04-29
距离秦岭违建别墅拆除,虽已一年半有余,但想起这场惊动中央、千余人遭问询的事件,仍让人难以平静。“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秦岭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从去年8月在祁连山下听取祁连山生态修复情况介绍,到今年春节前到滇池边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再到此次深入秦岭考察,总书记一次次“回头看”,既体现了对生态问题一抓到底的决心,也是谆谆告诫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严守生态底线,决不越雷池一步。
总书记在此次考察时强调,要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就是需要坚定维护的国家立场。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累,经过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力,我国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抓住用好这一窗口期,我们的发展就能“海阔天空”;反之,一旦错过,矛盾和问题就会积重难返,发展势必受阻。
秦岭违建教训告诉我们,要划好生态保护红线,为各类建设标明生态禁区。这是既关乎当前,又事关长远的大事。当前距离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目标期限,仅剩6个月的时间,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调整,并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能不能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为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划好这三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对各地各部门的一次大考。这绝不是一项单纯地对着规划图纸调调图斑的技术性工作,而是要在“多规合一”中谋划好眼前和未来的战略思考。过去“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心态要抛弃,“各自为政、各管各家”的“一亩三分地”思维更是要摒弃。
秦岭违建教训还告诉我们,红线要划好更要守牢。如果说划好红线考验的是智慧,那么守牢红线则更考验责任与担当。秦岭这道生态命门之所以被违建别墅冲破,堂堂国家公园之所以成了少数人的私人花园,根子就在于很多人内心缺乏对党纪国法、对生态文明的敬畏。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保护红线,不仅要画到图上,落到地上,更要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只有将生态保护红线刻印在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公民的心中,守护生态才能成为集体自觉,生态屏障才能越筑越牢,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写入党章和宪法的今天,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网”越织越密的当下,期待人人都能严守生态底线,当好生态卫士,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
本网编辑:周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