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生态建设
黄山树木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 生态建设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
日期:2012-09-24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重点推广示范项目

        《杨树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批准,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201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杨树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项目下达后,省林科院及时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实施,现已建立了2.67hm2杨树优良品种繁育圃,品种有中皖1号、中皖2号、中涡1号、南林895、南林95、725、     2025;育苗成活率达90%,I级苗达3万/ hm2株以上。同时在无为姚沟和砀山薛楼分别建立了66.67 hm2杨树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林。示范林采取以耕代抚、除草松土、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修枝整形等技术措施,在每个小班内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调查病虫害为害、林木生长情况等,并在两地推广杨树高效栽培技术。预计2011年可完成全部项目建设任务。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项目  

       2010年度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由安徽省林科院承担,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全椒县瓦山林场等单位协作。项目主要以安徽省选拔的251个马尾松抗性候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性系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评价候选家系的抗病性,筛选出高抗家系和高抗无性系,营建高抗马尾松无性系现地测定林、采穗圃和采种园;探索马尾松组培繁殖技术途径。对江苏省选出的抗病松种、马尾松种源和抗松褐天牛马尾松种源的抗性稳定性进行监测,从分子遗传、生理生化层面研究抗病松种、抗病马尾松种源、抗松褐天牛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机理。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项目

       2010年度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由安徽省林科院承担,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全椒县瓦山林场等单位协作。项目主要以安徽省选拔的251个马尾松抗性候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性系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评价候选家系的抗病性,筛选出高抗家系和高抗无性系,营建高抗马尾松无性系现地测定林、采穗圃和采种园;探索马尾松组培繁殖技术途径。对江苏省选出的抗病松种、马尾松种源和抗松褐天牛马尾松种源的抗性稳定性进行监测,从分子遗传、生理生化层面研究抗病松种、抗病马尾松种源、抗松褐天牛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机理。

 

       本网编辑:周业勇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51-62632026 传真:0551-62632026

 办公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号安徽省林业综合楼二楼  皖ICP备08102763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