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黄山树木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林业成果 > 科技著作
安徽省林科院科技专著一览(2007年-至今)
日期:2018-07-25

1.《城市森林与城市环境》

作者:夏尚光、杨书运、严平等

编/著:著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字数:29.4万字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论述了森林对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森林的负离子效应、森林城市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的粉尘污染与城市森林系统的滞尘净化作用、城市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等;第七章以我国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为主题,提出生态降噪的具体措施;第八章以合肥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净碳固定量为例,研究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效能;第九章分别详述了城市森林滞尘群落模式构建、城市森林降噪群落模式构建、城市森林调温增湿型群落模式构建、“乔+灌+草”立体混交负离子释放型城市森林群落模式构建、以固碳释氧为主的“乔+灌+草”复层块状混植生产型模式构建和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植物防治技术系统构建;第十章以合肥市城市森林为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做了展望。

 

2.《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

作者:周业勇

编/著:编著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字数:94万字

内容简介:

   鸟类是野生动物的重要类群,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艳丽的生物类群。全世界的鸟类种数约为9 755种,中国鸟类种数约为1 371种,约占全世界鸟类总种数的14%,可见我国鸟类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生态平衡的维系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定期开展野生鸟类资源调查和研究,在全社会广泛普及鸟类知识,使爱鸟护鸟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切实维护我国鸟类资源,从而实现鸟类资源的永续效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鸟类资源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亚热带北缘,位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处于华南区与东北区之间,不仅是多种留鸟的栖息地,也是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资源状况体现了合肥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合肥市目前的野生鸟类资源状况,科学、客观地评价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大湖名城建设的实际成果,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5月启动《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编纂项目,对合肥市野生鸟类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野生鸟类的实地调查中,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选取市辖区、县、市野生鸟类各主要生境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和调查路线,调查研究自然野生生活状态下的鸟类,连续跟踪调查统计野生鸟类的种类、居留型、地理型、种群大小等数据,抓拍野生鸟类实体图片。野外调查和摄影时间为2012年5月4日至2016年6月6日,累计天数为351天,总计时数超过1 755小时,调查范围涵盖合肥市辖各县市区。专著编辑完成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
    本专著展示了合肥市较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和较高的鸟类多样性,是合肥市野生鸟类原色生态图谱,是建国以来安徽省出版的首部以实拍野生鸟类原色生态图谱为特色的反映省会级地理单元内野生鸟类资源状况的鸟类学专著,记录到合肥市野生鸟类达16目,54科,计260种,为合肥市有鸟类调查以来最真实可靠和完整的鸟类种群调查统计和研究结果。包括游禽33种,涉禽75种,猛禽23种,陆禽4种,攀禽11钟,鸣禽11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2种;安徽省Ⅰ级保护鸟类19种;安徽省Ⅱ级保护鸟类25种。在合肥市首次发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安徽新分布种——遗鸥,证明合肥市为遗鸥的越冬地之一;证明合肥市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支点和停歇地,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鸳鸯的越冬地之一;在合肥市首次发现中国罕见种和安徽鸟类新分布种——斑胸滨鹬,总计在合肥市首次发现安徽鸟类新分布种多达16种,包括:鸭科1种(白眼潜鸭),鸻科1种(蒙古沙鸻),鹬科6种(斑尾塍鹬、大滨鹬、斑胸滨鹬、阔嘴鹬、流苏鹬、红颈瓣蹼鹬),鸥科1种(遗鸥),燕鸥科1种(普通燕鸥),椋鸟科1种(黑领椋鸟),鸦科1种(小嘴乌鸦),鸫科1种(赤颈鸫),莺科2种(厚嘴苇莺、斑背大尾莺),鹀科1种(芦鹀)。说明大湖名城建设和巢湖流域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合肥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赢得了多种珍稀鸟类的青睐。本书记录的鸟类新分布种对合肥市原来的鸟类记录是个突破,在传播鸟类学知识,增进公众的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意识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3.《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者:胡一民、顾长明  

编/著:编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字数:54万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综合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全面搜集、分析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第一手资料入手,应用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群落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类型,特别是野生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等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深入分析研究,并对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结构、分布、生存状况、濒危机理、保护复壮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方法,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今后实施保护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刘洪剑,李晓娟

编/著:编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字数:32万字

内容简介:

    编者立足安徽省林业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对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涉及各类树种,用材树种主要包括松树、杉木、杨树、柳树、泡桐、竹类等;经济树种主要包括油茶、板栗、桃树、梨树、杏树、枣树、山核桃、石榴等。园林绿化树种主要包括香樟、栾树、广玉兰、樱花、桂花、柏类、石楠、女贞、紫薇、重阳木、小叶黄杨、大叶黄杨、海桐、合欢、枫香等。

该书共收录林木病虫害120种,其中病害44种,虫害76种。对于各类树种的病害,记述了病原与分类、分布和为害、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并配有危害症状图片,提出了防治措施;对于各类树种的虫害,记述了虫害名称、学名与分类、分布和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状,并配有危害状、害虫形态图片,提出了防治措施。

 

5.《安徽省森林生态连清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作者:夏尚光、牛香、苏守香、宋庆丰、汪小进、王兵等

编/著: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字数:25.2万字

内容简介:

    为了客观、动态、科学地评估安徽省森林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准确评价森林与湿地生态效益的物质量和价值量,提高林业在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安徽省林业厅于2014年启动了“安徽省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评估”项目。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管理中心和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结合安徽省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安徽省2011~2014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网络(CFERN)多年连续观测的数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共数据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林业行业标准为依据,采用分布式计算方法,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首次对安徽省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效益评价,本次评估结果显示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804.79亿元/年(相当于2012年安徽省GDP的25.24%,19038.87亿元/年),每公顷森林提供的价值平均为9.60万元/年。根据对“十三五”末期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预测得出:基于全国森林清查数据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将提高到3424.12亿元/年;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将增加为5683.90亿元/年。因此,本次评估是一项反映安徽省生态建设成果的工作,也是检验安徽省林业成就的最好方法。

    本报告充分反映了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将对确定森林与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有助于安徽省开展生态服务资源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以及推动生态效益科学量化补偿和生态GDP核算体系的构建,进而推进安徽省林业由木竹生产为主走向森林与湿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业工作“三增长”目标提供的技术支撑,并对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帮助人们把“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6.参与编写中国树木文化图考系列——《徽州树木文化图考》

作者:王锐、冯广平、包琰、白加德、蔡德军、胡一民、蒋明等

编/著: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字数:32万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从植物文化角度,采用“以图说史,以物证史”的手法,用考证详解的文字和262幅精美照片,以古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为主线,透视古徽州文化的多个侧面和内景。全书共7章,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3章简要介绍了徽州的自然和历史概况、园林建造简史、植物造景特色。分论部分4章,按照植物分类系统,顺次阐述了189株古树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内涵,包括释名、性状、身历、诗文、考辨、记事6个方面。全书文笔简练、图文对照、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安徽林木特色资源》

作者:肖正东、孙启祥、丁之恩、于光明、于一苏、马成忠、方乐金、王陆军、孙其宝、孙启祥、肖正东、陈素传、陈应龙、季琳琳、 周代发、骆绪美、夏尚光、徐广多、程双龙、傅松玲、赖广辉、蔡新玲

编/著: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字数:15.96万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31个树种,包括黄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琅琊榆、醉翁榆、油茶、板栗、省沽油、太和香椿、黟县香榧、三潭枇杷、枣、石榴、珠龙油桐、宣木瓜、天目山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银杏、砀山梨、安农水蜜桃、栓皮栎、黄连木、乌桕、光皮桦、枫香、毛竹、三桠、青檀、杜仲、山茱萸、杞柳、紫竹等。全书将这31种林木资源划分为安徽省特有树种、经果林类、生物质能源类、用材林类、纸质原料类、木本中药材类、工艺原料类共七大类。每一树种主要按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种质资源、苗木繁育与栽培管理、加工利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内容进行编写,并附以相关图片。

 

8.参与编写《安徽主要用材树种造林与经营》
作者:于一苏、于光明、方乐金、王桂琴、王庭敞、刘德胜、孙光新、吴菊、陈勇、张均、张明、周根土、查朝生、赵昌恒、徐小牛、钱万华、钱滕、曹健康
编/著: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字数:46.6万字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51-62632026 传真:0551-62632026

 办公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号安徽省林业综合楼二楼  皖ICP备08102763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772号